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8-06-12 来源: 阅读次数:4058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广泛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培育和践行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节能降碳的浓厚氛围,推进绿色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对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活动进行了系统部署,决定今年6月11日至17日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宣传主题是“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6月13日为全国低碳日,主题是“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今年宣传周是我国第28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今年低碳日是我国第6个全国低碳日。
6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举办了“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暨北京市节能宣传周低碳日活动启动仪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致辞并宣布2018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启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北京市副市长杨斌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参加启动仪式。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资委、国家广电总局、国管局、能源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中直机关管理局等17个部门和单位,北京市有关部门,企业、市民、学生代表以及中央、北京市新闻媒体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宁吉喆副主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最高准则,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力。我国节能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2013-2017年我国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9%,节能10.3亿吨标准煤,2017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4.9亿吨,以年均2.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持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7.1%的增长,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的重大战略判断,围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强化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资源生态环境短板。要把节能提高能效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源头措施,不断强化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十三五”“双控”目标完成情况评估,加强目标责任考核;优化能源结构,加大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力度,推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目标任务;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全面推进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和清洁生产改造;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技术、设备和服务,大幅提高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居民用能等重点领域节能;强化节能宣传,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组织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绿色商场、绿色建筑等创建行动,不断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
宁吉喆强调,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是全国节能工作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平台。各地方、有关部门要充分用好这个平台,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广泛调动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全民参与节能降耗、践行低碳生活、共享蓝天白云,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启动仪式上,正式启动了在北京市推广不停车收费活动,对2017年全国宣传周启动的“我自愿每周再少开一天车”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同时发出了“空调温度再提高一度”倡议;启动了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首批8省市能耗数据接入国家平台;发布了拟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的“百栋公共建筑”目录,现场组织了三家公共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签约;与会领导为节能低碳优秀学生社团授予“节能低碳先锋社团”旗帜。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期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将围绕“节能降耗 保卫蓝天”、“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的主题,举行节能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节能产品进商场、绿色出行、在线节能有奖知识竞答、发送主题短信、能源紧缺体验、文艺汇演、展览展示等活动,传播节能理念、普及节能知识、推广节能技术、提升全民意识,推动形成崇尚节约节能、绿色低碳消费与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