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节能动态 >> 

油价“跌跌不休”能源格局再洗牌?

发布时间:2020-05-02 来源: 阅读次数:1458

 在纽约原油期货5月合约价格4月20日跌到负值之后,6月合约4月21日再遭“血洗”,国际油价已不再仅仅是“腰斩”了,而是直接砍到“膝盖”。

  事实上,国际原油价格“跌跌不休”,从今年1月初就已开始。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大萎缩。加之,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减产协议来得太迟、减产规模又相对不足,根本不足以扭转国际油价大幅下滑的态势。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全球能源“三国杀”局面恐生变数:迫于成本压力,页岩油产业将受到重击,美国全球最大原油生产国的地位或不保;而依赖能源出口维持财政平衡的沙特和俄罗斯,也将承受巨大压力。

  增产“竞赛”

  “5月份期货原油价格跌至负值,理论上说是需求大幅下降、产量大幅上升、原油库容有限以及原油期货交割等综合因素的结果。”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说。

  今年以来,伴随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扩散,多个国家的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日发布了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衰退程度远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下滑,为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全球经济衰退。

  国际能源署15日表示,2020年,因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流动性几乎停滞,进而导致燃料需求几乎停滞,全球石油需求可能会以每天930万桶的创纪录速度下降。而4月的石油需求估计为2900万桶,降至1995年的水准。

  需求大幅萎缩,供应端却又开启增产“竞赛”。3月6日,欧佩克+部长会议的减产谈判破裂,沙特和俄罗斯陆续宣布大幅增产,伊拉克、尼日利亚、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也纷纷宣布加入增产大军。

  需求和供给两端夹击,库容又接近满库,各方压力之下,欧佩克+终于在4月12日达成协议,今年5月至6月,减产970万桶/日,7月至年底日减产770万桶,这也是历史上达成协议中减产规模最大的一次。即便如此,这个数字也难以令市场满意。协议公布后,国际油价不断没有止跌,反倒继续下冲。

  厦门大学教授、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每天970万桶的减产规模远远不足以扭转局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需求萎缩的幅度大大超过减产规模,即便协议得以顺利执行,市场也不会产生太大反应,“(减产规模)最少应该在3000万桶左右”。

  “三国杀”

  “这一次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表面上看是‘价格战’引发的,实际上是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后,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增长,成为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第五大出口国这一国际能源生产和贸易格局变化的结果。”朱彤说。

  众所周知,全球原油市场呈现三足鼎立态势。三位主导者,分别是以沙特为中心的欧佩克、游离在欧佩克体系外的俄罗斯,以及近年来凭借大力发展页岩油新崛起的美国。

  成立于1960年的欧佩克,是原油市场的老牌“话事者”,该组织成立的初衷就在于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以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而在其中,他们最重要武器就是通过增减产的方式控制原油市场。

  在这场游戏中,欧佩克无往不利,唯一能与其抗衡的,就是俄罗斯。不过,自2010年起,美国页岩油气开采进入规模化阶段,产量快速提升,这让沙特感受到了危机。这场页岩气革命不仅使美国同时成为最大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更深深改变了全球石油格局。全球原油市场“三国杀”正式开启。

  2014年,沙特掀起一轮疯狂的增产活动,企图拉低油价,抑制美国页岩油的扩张。不过,这场运动不仅顺带打击了俄罗斯,就连欧佩克都“自损八百”:国际油价从2014年高点150余美元/桶一路狂泻至2016年1月的28美元/桶,所有产油国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迫于财政的压力,2016年12月,俄罗斯与沙特握手言和,共同推动达成了170万桶/日的减产协议,并形成了欧佩克+联盟,这被认为对于应对美国页岩油的挑战、保障双方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和地位具有战略意义。

  这一联盟成为全球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影响力量:国际油价随即实现了连续三年攀升,均价从2017年的54.74美元上涨至2019年的64.16美元/桶。2019年7月初,在俄罗斯和沙特的支持下,欧佩克+石油减产协议延长到2020年3月。

  作为沙特阻击目标的美国页岩油产业,在2014年至2016年勘探开发跌至低谷;但随着2016年减产联盟形成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又得益于资本市场的助力,美国页岩油产量飙升,并最终在2018年2月,美国20多年来首次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

  恐生变数

  不过,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之下,上述局面又被打破,全球石油市场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朱彤说,考虑到疫情可能对全球经济影响的持续性,加上交通领域电动化趋势进展,“未来原油价格恐怕较长时期要处于一个较低的价格中枢了”。

  金联创原油分析师韩正己认为,国际油价处于如此低位,全球能源格局可能产生变数。从目前情况来看,低油价将维持一段时间,这对美国的页岩油厂商将会产生沉重打击,产量也会相应减少,美国全球第一大原油生产国的地位有可能不保。

  最新消息显示,美国最大的一家页岩油企业之一Whiting Petroleum申请破产,成为价格战爆发以来首个倒下的美国大型页岩油生产商。其他页岩油气运营商日子也不好过,他们正在大面积关闭油井,大幅度缩减资本开支,三分之一的钻井设备退役,页岩革命的核心技术——水利压裂被放弃,超过5万名工人被解雇,高管和员工的薪水被大幅度降低。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此前估计,假如目前低油价情况持续的话,页岩油公司今年或出现逾320亿美元的债务,违约率将达17%。分析认为,若美国页岩开采商纷纷结业倒闭,或最终导致美国在石油市场倒退至1974年的情况,可能需要高度依赖进口石油能源。

  “即便对于沙特和俄罗斯而言,这样的价格也是偏低的,后期这三个国家肯定要想办法把油价‘抬’上去。”韩正己说,沙特和俄罗斯财政收入对原油依赖性很高,长期低油价也是它们不能承受之重。

  市场人士认为,低油价下,沙特和俄罗斯可以凭借其生产成本优势,提高原油产量,挤压美国页岩油生产商的生存空间。不过,这也将使其自身的能源出口利润大幅缩水,这对于依赖原油出口维持财政平衡的两国来说并不全是好事。

  数据显示,2019年,石油收入分别占到沙特、俄罗斯财政收入的62%和35%。有人士据此估算,即便按照两国最大持续产能,沙特和俄罗斯能够承受的盈亏平衡油价在28美元/桶上下。

  喜忧参半

  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对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朱彤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对中国是个利好,有利于我国显著减少原油进口开支。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超过5亿吨,日均1000万桶,进口开支约1663亿美元。

  不过,对于国内的石油开采企业,却又是另外一番情景。中石化、中石油在近期的企业会议都已经明确提出,不能寄希望于油价的短期反弹,要树立长期过紧日子思想,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林伯强则提醒,石油具有很强的金融属性,资本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与宏观经济等问题纠缠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疫情和油价冲击股市,股市又反过来影响油价,应关注油价暴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国际能源格局动荡时刻,我国应该如何保障石油安全?

  “只要不发生战争,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石油断供。”朱彤转而表示,我国应对原油供需冲击的能力需要提升,特别是原油储备能力(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通过全面放开原油进口资质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原油贸易领域,来提升社会储备能力,提高原油贸易和库存调节的灵活性。

  上述观点得到林伯强的认同。据他介绍,目前我国石油储备还达不到国际上要求的90天原油消费量,而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国内开采成本又比较高,提升原油储备能力势在必行。

  林伯强认为,我国在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方面优势突出,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可以投资增加原油储备设施的建设,增强对原油的储备能力;在国际油价低位的时期,增加原油的储备量,甚至可以考虑120天的储备量。(赵晓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